陟岭赴潭柘寺作

一岭郁岧峣,横断潭柘路,香光庄严渺何处。
奋力登蹑顿忘疲,岂云济胜全无具。
忽然涌出青莲花,千峰万峰不知数。
人在青莲花里行,僧在青莲花里住。
岂知胜地限咫尺,功力未到终难遇。
宝阁崔嵬入云表,石龛巀嶪开珠户。
雨后争看修竹林,鹤来忽动青松树。
珠泉滴沥递空响,鸭脚甘蕉荫行步。
斋厨供馔众花集,长廊梵呗神龙护。
嗟我劳生慕栖隐,对此真令屏尘虑。
安得早谢区中缘,静息西岩发深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前往潭柘寺途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自然美景与佛门圣地的交融。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登山过程。开篇用"高耸的山岭横挡在去潭柘寺的路上"这样直白的描写,带出寻找佛寺的艰难。诗人虽然费力攀登却不觉疲惫,暗示内心对佛门圣地的向往给了他力量。当"忽然看见像青色莲花般的山峰层层叠叠"时,这种视觉冲击既写实又充满禅意——莲花在佛教中象征纯净,暗示即将到达圣地。

第二部分细致描写寺中景象。诗人用"高耸入云的楼阁""镶嵌珠宝的石头佛龛"展现寺庙的庄严,又用"雨后的竹林""鹤栖松树""滴答作响的泉水""芭蕉树荫"等生动细节,营造出清幽的修行环境。斋堂的花卉供奉和长廊的诵经声,更添佛门特有的宁静氛围。

最后部分抒发感悟。诗人感叹忙碌的世俗生活,在此地却能放下烦恼。他渴望摆脱尘世牵绊,在寺院西边的山岩静修悟道。这种由景生情的写法,让读者感受到自然与禅修如何净化心灵。

全诗妙在将爬山过程转化为修行隐喻:山路艰难如同求佛之路,坚持攀登才能遇见"青莲花"般的顿悟。诗中"人在莲花里行走"的意象尤其精妙,既写山形似莲,又暗喻身处佛法之中。通俗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刻的禅理,让普通读者也能体会到:真正的修行需要身体力行,唯有亲历艰辛,方能遇见心灵净土。

吴雯

(1644—1704)山西蒲州人,字天章,号莲洋。诗得王士祯揄扬,声名大噪。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未中。有《莲洋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