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亡羊图

澹无组绂累,夙志爱林泉。
挟册驱羝群,箕踞丛筱边。
玩绎造芒芴,超遥谢蹄筌。
微风延众籁,落日明长川。
心景适相契,物我遽两捐。
尔羊本非□,我书亦空诠。
不写谷生博,画师无乃偏。
执业虽各途,亡羊奚异旃。
固知东陵愚,岂及西山贤。
徇名与徇利,均死何后先。
弃置且勿较,呼儿进杯棬。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超脱世俗、追求内心自由的隐士形象,通过放羊和读书的日常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诗的开头说主人公没有官职束缚,一直向往山林生活。他一边放羊一边读书,随意地坐在竹林边,沉浸在书本和自然中,忘记了世俗的功利追求("蹄筌"指捕兔捉鱼的器具,比喻功利目的)。

中间部分描写了美好的自然景色:微风吹动万物发出声响,夕阳照亮长河。这时内心感受与外界景物完美契合,物我两忘。作者感悟到:羊群本是无意义的,书本知识也只是空谈。这里暗指世俗追求(如名利)其实都没有真正的价值。

接着作者批评画师只画放羊场景("谷生博"指古代放羊的典故),却不画更重要的精神境界。他认为虽然职业不同(放羊和读书),但本质上都是在"亡羊"——即迷失人生方向。这里用"亡羊"比喻人们在追求名利中迷失了本心。

最后作者比较了两种人:追逐名利的"东陵愚人"和隐居的"西山贤者",指出追逐名利终究是徒劳。但他选择放下这些计较,叫孩子拿酒来喝,表现出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全诗通过日常场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看破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哲学,倡导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超脱物欲的生活方式。诗中"亡羊"的比喻尤其巧妙,把放羊这个具体行为升华为人生的普遍困境,让读者思考什么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生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