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悼念一位名叫黄循斋的人。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联"桂胜炉峰月,香飘字水春"用优美的自然景象开篇。说桂花比庐山香炉峰的月色更动人,花香飘荡在字水(可能是当地河流)的春风里。这里用桂花的芬芳暗喻逝者的品德馨香。
第二联"姓名天下客,抱负洛中人"说黄循斋虽然是个四处奔波的"天下客",但他的理想抱负却像洛阳的贤士一样高尚。洛阳在古代是文化中心,这里称赞他有古代贤人的风范。
第三联"膴仁方三纪,徂年未六旬"直接交代事实:他施行仁政三十多年(三纪),但生命还不到六十岁就结束了。"徂年"指逝去的年华,表达了对英年早逝的惋惜。
最后两句"循斋余售用,何必欢穷民"最有深意。表面说黄循斋生前施行的政策还在造福百姓,所以不必只为穷人感到高兴。实际上是在感叹:这样一位好官走了,就算他的政策还在起作用,又怎能弥补失去他的遗憾呢?"何必"二字带着含蓄的哀伤。
全诗通过美景起兴,再赞颂逝者品德,最后落到深切悼念。没有直接哭诉,但通过"未六旬"的遗憾和"何必"的反问,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悲痛。这种含蓄深沉的情感表达,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