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

绿树簇浓阴,草亭结幽境。
山隙补遥天,林杪露帆影。
渡头落日闲,溪流一何迥。
云际忽钟声,野寺傍孤岭。
地僻往还稀,市远鸡犬静。
茅屋三两间,翛然篱落整。
中有太古人,独与尘市屏。
名利两不知,心共白云冷。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的隐逸山水画,通过几个生活化的镜头传递出宁静淡泊的意境:

1. 自然与建筑的和谐
开篇用"绿树浓阴""草亭幽境"像拍照一样定格画面:繁茂的树木环抱着简朴的茅草亭,山缝间透出远空,树梢隐约露出船帆。这些细节构成了一幅有远有近、虚实相生的立体山水。

2. 动静结合的生活图景
渡口闲散的落日与蜿蜒的溪流形成色彩流动感,突然传来的钟声打破寂静,带出藏在山野的寺庙。这种写法就像电影镜头,从静谧的黄昏突然切换到古寺钟声,让画面活了起来。

3. 隐居生活的真实感
"地僻人少""市远安静"的描写没有刻意美化,反而用鸡犬不鸣的细节,诚实展现真正的隐居不是浪漫幻想,而是实实在在的冷清。三两间茅屋、整齐的篱笆,勾勒出简朴但有序的生活场景。

4. 点睛的精神境界
结尾的"太古人"不是指原始人,而是象征像古人一样淡泊的心境。诗人用"心同云冷"的比喻,把抽象的超脱名利之心,化作可见可感的冰凉云朵,说明真正的平静来自内心的清醒。

全诗妙在把"隐居"这个老话题写出了新意境:没有刻意说教,而是用镜头般的语言带我们走进画中,感受那种不需要逃离世界,只要心灵通透,在平凡景物中也能获得的安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