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寐夜坐

阴蛩切切露华浓,树影横窗月满空。
夜半秋声起何处,西风萧瑟在梧桐。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独坐的场景,充满了宁静又略带寂寥的秋意。

前两句写静景:蟋蟀在沾满露水的草丛里轻声鸣叫("阴蛩"指躲在暗处的蟋蟀),月光把树影投在窗户上,整个天空都洒满清辉。这里用蟋蟀声、露水、树影、月光四个元素,立刻让人感受到秋夜的清凉寂静。

后两句写动态:半夜忽然传来阵阵秋声,循声望去,原来是西风吹动梧桐树叶的沙沙声。这里用"起何处"制造了一个小小的悬念,最后揭晓答案时,让读者仿佛也跟着诗人一起侧耳倾听,发现了风声的来源。

全诗妙在:
1. 声音的运用:从蟋蟀的切切声到梧桐的萧瑟声,组成秋夜交响曲
2. 画面感强:月光、树影、露水构成一幅水墨画般的夜景
3. 结尾巧妙:用梧桐点明秋声来源,余韵悠长
4. 情感含蓄:不直接写愁,但通过"萧瑟"等词透出淡淡秋思

就像用手机拍了个小视频:先是草丛特写(蟋蟀+露水),然后镜头拉远拍窗户(树影+月光),最后收声器捕捉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短短28个字,把秋夜的声色光影都装进去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