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上吕梁洪
黄河从西来,万里走浊浑。
吕梁乃故道,势若逸马奔。
我来趋王程,至此日已昏。
挽夫识予意,驾牛乘夜喧。
滩回石乱斗,水与船相吞。
攀援一失势,转眼不可存。
巨缆虽云牢,怀畏时自扪。
须臾际安流,稍觉宁心魂。
因之劳其勤,斗米代双樽。
汝劳勿复道,吾侪赖君恩。
吕梁乃故道,势若逸马奔。
我来趋王程,至此日已昏。
挽夫识予意,驾牛乘夜喧。
滩回石乱斗,水与船相吞。
攀援一失势,转眼不可存。
巨缆虽云牢,怀畏时自扪。
须臾际安流,稍觉宁心魂。
因之劳其勤,斗米代双樽。
汝劳勿复道,吾侪赖君恩。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夜晚乘船经过吕梁洪(黄河险滩)时的惊险经历和内心感受。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环境描写(前8句):
用"万里浊浑""逸马奔"形容黄河水势浩大湍急,说明吕梁洪是黄河故道,水流特别凶猛。作者因公务赶路到此时已经天黑,船夫们理解他的急切,连夜驾牛拉船前进。
2. 惊险过程(中间6句):
生动描写了行船的险状 - 在乱石滩中船身剧烈摇晃,河水几乎要吞没小船。只要一个没抓稳,瞬间就可能船毁人亡。虽然船缆很结实,但作者还是害怕得不停摸缆绳确认安全。直到渡过急流,才稍稍安心。
3. 感恩船夫(最后4句):
作者用酒犒劳辛苦的船夫,并感慨地说:"你们的辛苦不必多说,我们这些人都靠你们才能平安渡河啊"。这里既表达了对劳动者的尊重,也暗含对平凡劳动者支撑起世人平安生活的深刻认识。
诗歌魅力在于:
- 用"逸马奔""船相吞"等比喻让凶险的水势跃然纸上
- "怀畏时自扪"这个摸缆绳的细节,生动展现人的本能恐惧
- 最后对船夫的感谢,体现了知识分子对劳动人民的真诚敬意
- 记录了一次真实的生死体验,让读者仿佛亲历险境
全诗语言质朴但画面感极强,既写自然之壮险,更写人性之温暖,是古代行旅诗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