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充满离愁别绪的送别场景,表达了时光飞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开头两句写的是在河边桥头设酒送别朋友,没想到这次分别后竟要各奔东西。这里用"去篷"代指远行的船只,暗示离别之远。
中间四句通过一系列意象表达时光流逝的无奈:像门缝里跑过的白马一样快的时光改变着年华,楼阁间飞过的燕子提醒着春天已逝。佩玉在江边月光下显得冷清,北方沙漠传来的胡笳声伴着悲风——这些画面都在强化孤独凄凉的氛围。
最后两句把情感推向高潮:像琼花仙子一样的美丽灵魂,如今寂寞地走在扬州路上,她和故事中后土娘娘的遗憾是相似的。这里用神话典故暗喻人间别离之痛,让整首诗的伤感情绪得到升华。
全诗通过"酒别-时光-寂寥-神话"四个层次,把一次普通的送别写出了人生永恒的惆怅感,让读者感受到:最深的离别不是地理上的相隔,而是时光冲刷下所有美好终将逝去的无奈。
俞德邻
俞德邻(1232~1293)字宗大,自号太玉山人,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建安熊禾序,《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