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从喧嚣到宁静的转变过程,展现了自然景色如何激发人的诗情画意。
前两句写的是走在山路上,周围混杂着市井的嘈杂声,路边连洗去帽缨上灰尘的清净水都找不到。这里通过"杂市声""无处濯尘缨"的描写,生动表现了尘世的喧嚣和烦扰。
后两句笔锋一转,写走进宝林寺后看到修长的竹子,顿时诗兴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这里的"逢修竹"是关键转折,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高洁,寺庙环境又给人宁静之感,这种清幽的环境与前面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对比手法,通过前后环境的反差,突出宁静的可贵
2. 抓住"修竹"这个典型意象,点明触发诗情的契机
3. "约略生"三字用得巧妙,形容诗情是自然而然、若隐若现地产生的
这首诗告诉我们:在喧嚣的日常生活中,偶尔寻一处清幽之地,亲近自然,就能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创作的灵感。这种体验古今相通,很容易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