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悠远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传递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闲适生活的满足。
前两句"隐隐遥山列画屏,檐间寸碧与云平":远处的青山像画屏一样隐约排列,屋檐间的一抹绿色(可能是植物或远山)与云彩齐平。这里用"画屏"比喻山峦,既形象又雅致,让人感受到山景如画的美。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景色:"低回席上遗簪露"可能是露珠像遗落的发簪一样挂在低垂的植物上;"墙东翠黛横"形容东墙外青翠的山色;"虚景远涵千里色"写远景的空灵辽阔;"晚晖仍借一溪清"说夕阳的余晖让溪水更显清澈。这些描写都很生动,用"遗簪"比喻露珠,用"翠黛"形容山色,既形象又富有诗意。
最后两句"春风景物知多少,可称收身乐此生"是诗人的感慨:春天的美景数不胜数,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安度余生真是快乐。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的热爱。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比喻生动贴切,通过对远处山色、近处屋檐、露珠、溪水等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寄情山水、乐在其中的生活态度。
杨时
(1053—1135)南剑州将乐人,字中立,号龟山。神宗熙宁九年进士。调官不赴。先后师事程颢、程颐,杜门不仕十年。历知浏阳、余杭、萧山,改荆州教授。金人攻汴京,坚论严为守备,除右谏议大夫;又反对割三镇以乞和,兼国子监祭酒。指斥蔡京蠹国害民,力辟王安石之学。高宗立,除工部侍郎。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专事著述讲学。卒谥文靖。与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号为程门四先生,又与罗从彦、李侗等同列南剑三先生。其学术后被奉为程氏正宗。有《二程粹言》、《龟山先生语录》、《龟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