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马草行
四百八十炮夫行,马草十万连催征。县官怜民省民解,牌差敛费纷纵横。
前年解钱塘,今年解信安。信安山多稻草少,户口流亡断飞鸟。
营盘草多要折钱,解吏索钱还索草。去年湿草烂江干,草户于今杖血丹。
安得马嘶息海岸,樵歌出村闻夜半。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关于民间负担沉重、官府催征不公的场景。通过生动的细节和比喻,诗人展现了劳动人民在苛捐杂税下的苦难。
诗中提到的“四百八十炮夫行,马草十万连催征”描述了一个庞大的军队和大量的马草需求。每年都要催缴大量的马草,这给普通百姓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县官怜民省民解,牌差敛费纷纵横”表明虽然县官表面上表示怜悯百姓并减少负担,但实际上,牌差们却四处征收各种费用,使得百姓更加困苦。
“前年解钱塘,今年解信安。信安山多稻草少,户口流亡断飞鸟”说明不同地方的情况不同。虽然信安山多,但稻草却少,导致人口大量流失,连飞鸟都很少见。
“营盘草多要折钱,解吏索钱还索草”进一步体现了官府的贪婪。他们即便已经从草户那里收取了钱,还要求更多草。
“去年湿草烂江干,草户于今杖血丹”这句描绘了去年草户因为无法满足官府的要求,所交的草因湿烂而堆满了江岸,导致草户们走投无路、困苦不堪。
最后,“安得马嘶息海岸,樵歌出村闻夜半”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希望战马能安静下来,樵夫在夜晚能听到歌声,暗示人们渴望安宁的生活,远离官府的苛政。
整首诗通过具体的场景和细节刻画,展现了民间的苦难和官府的不公,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