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明瑟园古藤歌
昔我游京华,及见三古藤。其一尚书省,犹传文定旧都厅。
俄而吴回降,嘻嘻出出寒灰零。其一海波街,尚署金风老子名。
俄而富媪震,横裂活埋归杳冥。其一合肥邸,五传槐棘相因仍。
临川侍郎下我榻,喁喁于于和诗百辈赢。十年落拓湖海上,春明存殁百感增。
惊见天平谷口双峥嵘,古根诘屈穿山出,酝酿洞庭七十二峰之精灵。
踞地先成偃卧形,老罴当道群貉屏。欲上不上意磅礴,忽然蹶起势骞腾。
百转千蟠故作态,低头下瞰纷长缨。其心时复吐云气,其干将无闻铜腥。
其杪迎风舞拂拂,大垂小垂都珑玲。就中倏生数直干,岸然如弦复如绳。
空所依旁冉冉升,此尤怪绝得未曾。浙中绣谷亭前一本差相亚,细校犹疑殊尹邢。
主人选佳木,插架三十楹。蜿蜒循蒿径,亦以曲折成。
入门未窥诸坞绿,蔽天已见十丈青。频年三过此,所惜未与花期丁。
是藤不花亦复佳,磥砢高节谁抗衡,老我感旧空怔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查慎行回忆三株古藤的咏物抒怀之作,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解析:
核心内容:
诗人通过对比三株命运不同的古藤,带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重点描写了现存的天平山古藤顽强的生命力,寄托了自己历经沧桑后的心境。
逐段解析:
1. 京城三藤的兴衰:
- 第一株在尚书省,随衙门火灾焚毁("寒灰零")
- 第二株在海波街,因地震被埋("横裂活埋")
- 第三株在合肥官邸,曾是文人雅集之地("和诗百辈")
→ 用三株消失的古藤暗喻世事无常
2. 天平山古藤的震撼:
- 根部穿山而出,吸收天地精华("酝酿山峰精灵")
- 形态时而匍匐如熊,时而腾跃如龙("老罴当道""势骞腾")
- 枝条垂落如缨络,树梢迎风舞动("垂缨""拂拂")
- 特别描写笔直的新枝冲破缠绕("空所依旁冉冉升")
→ 用拟人化手法展现顽强生命力
3. 诗人的感悟:
- 对比浙江绣谷亭的藤,突出此藤独特("殊尹邢")
- 虽错过花期,但更欣赏其"磥砢高节"(嶙峋刚劲)
- 结尾"老我感旧空怔营"道出:老人面对古藤,想起自己漂泊十年、故人零落的怅惘
艺术特色:
- 像拍电影般切换镜头:先快速闪回三株已逝的古藤,再聚焦天平山古藤的特写
- 善用比喻:把藤比作"老罴(熊)""长缨""铜腥(铜钱)"
- 动词生动:"蹶起""吐云""舞拂拂"让静态植物充满动感
深层情感:
表面写藤,实际是70岁老人的自况——就像那株穿过岩层、扭曲生长却发出新枝的古藤,诗人历经宦海沉浮("十年落拓"),最终在自然中找到了精神共鸣。不执着于"花期"(功名),更珍视生命的坚韧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