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蜀人薛仲章

只怜久病刘公干,不羡多驺邓仲华。
解寄长年新句法,颇思前夜好灯花。
自离窗外千秋雪,长看天西一色霞。
想见疏桐凉月下,幽鸿无伴立寒沙。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朋友薛仲章的回信,通过七个短句展现了两种人生态度的对比,同时流露出对自然与友情的珍视。

前两句用历史人物作对比:刘公干(东汉文学家)虽长期患病却保持高洁品格,邓仲华(东汉权臣)虽出行排场盛大却不足羡慕。这里表达了作者宁愿保持精神独立也不追求表面荣华的态度。

中间四句转入生活细节:朋友寄来的新诗令人欣喜,前夜灯花(古人认为灯芯结花预示喜事)带来美好回忆。窗外积雪已消融,却常能望见天边晚霞。这些画面传递出对生活中细微美好的敏感,以及时光流转中不变的慰藉。

结尾两句是想象中的画面:梧桐树下,月光清冷,一只大雁孤零零站在沙滩上。这个孤独而宁静的场景,既可能是对友人处境的设想,也暗含自己超然物外的心境。

全诗用平实的语言将历史典故、生活琐事和自然景象巧妙融合,在对比中展现不慕虚荣、安于清贫的价值观,同时透露出对真挚友情和自然之美的珍视。诗中"灯花""晚霞""凉月"等意象温暖而富有画面感,孤独的鸿雁形象又给人留下悠远余韵。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