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阳日作(一九七五年义乌作)

乘雷车马动香尘,兰若⑴灰飞断却春。
岁岁端阳今又是,临流谁吊屈灵均。

现代解析

当然可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通俗易懂的分析:

这首诗写的是端午节时的情景和感慨。让我们逐句来看:

1. “乘雷车马动香尘”:这句描述了端午节热闹的场面。在古代,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俗,这里用“雷车马”形容船只众多,场面热闹。“动香尘”则可能是在描述人群热闹活动带来的热闹气氛和尘土飞扬的场景。
2. “兰若灰飞断却春”:这句有些悲伤和深沉。“兰若”是兰花和杜若的合称,这两种花在中国文化中常常用来象征高洁和贞操。“灰飞”则可能是在描述节日中某些习俗如烧纸钱等产生的烟尘,同时也暗含了春天的流逝,节日的到来并不能阻止时间的推移,春天正在逐渐消失。
3. “岁岁端阳今又是”:这句是对于时间流转的感慨。每年的端午节都会到来,但人事全非,可能是作者感到物是人非,怀念过去的日子。
4. “临流谁吊屈灵均”:这句是在写端午节的另一个重要习俗——纪念屈原。屈原是端午节的传统纪念对象,他在农历五月初五投江自尽。“临流”指的是面对江河,“吊”是怀念、哀悼的意思。“谁吊屈灵均”则是在问,现在又有谁来纪念和怀念屈原呢?

整首诗融合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对时间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通过描绘节日的场面和氛围,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让人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端午节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