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七姑辞①

红缯张筲箕,斜插海棠杏,灶前舁来灶下请。
小妇荐清茶,中妇陈白饼,大妇拜致辞,烛花弄鬟影。
种粳种秫须多收,养蚕新丝十倍抽。
不愿生儿近王侯,但愿蕃息滋羊牛。
小姑灵感识人意,髹箸重重书作字。
筲箕频动小姑回,瓦炉香烬柏子灰。
稚男收拾枣栗去,门前箫鼓喧春雷(村落间琐事,写来最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民俗情趣的乡村场景,通过一个特别的仪式展现了村民们对生活的期望和祝福。让我们逐段解析:

1. 红缯张筲箕,斜插海棠杏,灶前舁来灶下请
这里描述的是一种传统的祭祀仪式。村民们用红绸布铺在筲箕上,筲箕上还斜插着海棠和杏花。他们将筲箕抬到灶前,再抬到灶下,表示对灶神的尊敬和祈求。

2. 小妇荐清茶,中妇陈白饼,大妇拜致辞,烛花弄鬟影
不同年纪的妇女分别献上不同的礼物:年轻妻子献上清茶,中年妻子献上白饼,年长妻子则进行拜祭并致词。烛光下的身影在头发上投下光影,营造出温馨而庄重的氛围。

3. 种粳种秫须多收,养蚕新丝十倍抽
这一句反映了村民们对农业生产丰收的期望。他们希望种植的水稻和高粱能够丰收,养蚕能产出更多的丝。

4. 不愿生儿近王侯,但愿蕃息滋羊牛
虽然有生育的愿望,但村民们更希望的是能够多养羊和牛,这样不仅能增加家庭收入,还能保证生活更加安定。

5. 小姑灵感识人意,髹箸重重书作字
最后,小姑为了回应村民们的祈求,灵机一动,用漆笔在筷子上写下了祈求的内容。这里的“小姑”可能是一个象征性的角色,代表村民们的美好愿望。

6. 筲箕频动小姑回,瓦炉香烬柏子灰
小姑的动作让筲箕频繁地移动,而瓦炉中的香已经燃尽,只剩下柏子灰,暗示着仪式即将结束。

7. 稚男收拾枣栗去,门前箫鼓喧春雷
小男孩收拾好食物后离开,门前传来阵阵箫鼓声,就像春天的雷声一样,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乡村场景,展现了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对自然的敬畏。整个画面温馨而充满希望,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淳朴和人情的美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