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父挽词

四十宾兴七十归,清风远与古人稀。
未如彭祖犹为夭,颇似桐乡得所依⑴。
何路可能奔远日,此生无复待乌衣。
故寻庭树丁宁诲,东望吴门涕自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苏轼为悼念伯父而作,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与人生无常的感慨。

开头两句"四十宾兴七十归,清风远与古人稀"是说伯父四十岁开始做官,七十岁退休,一生清廉正直,这样的品格在当今世上已经很少见了。这里用"清风"比喻伯父高洁的品格。

"未如彭祖犹为夭,颇似桐乡得所依"这两句用了两个典故。彭祖是传说中活了八百岁的长寿老人,苏轼说伯父虽然活了七十岁,但相比彭祖还是显得短暂。桐乡指汉代朱邑,他为官清廉,死后百姓为他立祠。苏轼说伯父就像朱邑一样,赢得了百姓的爱戴。

"何路可能奔远日,此生无复待乌衣"表达了人生无常的无奈。前句说人死后不可能再追回逝去的时光,后句"乌衣"指燕子,暗喻时光流逝,人生无法重来。

最后两句"故寻庭树丁宁诲,东望吴门涕自挥"最动情。苏轼回忆伯父生前在庭院树下对他的谆谆教诲,如今向东望着伯父长眠的吴门(苏州),不禁泪流满面。这里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描写,让思念之情显得格外真实感人。

整首诗没有华丽辞藻,而是用平实的语言、贴切的比喻和生动的回忆,将对亲人的思念与对生命的感悟娓娓道来。诗中既有对伯父高尚品格的赞美,也包含对生死问题的思考,最后落在个人真切的怀念之情上,读来令人动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