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送别一位姓鲁的教授去江西当考官的作品,充满了鼓励和期待。
首联“堂堂文献大江西,君去持衡定不迷”意思是:江西是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你这次去担任考官(“持衡”指公平选拔人才),一定能公正评判,不会迷失方向。
颔联“徐孺湖边秋月霁,滕王阁上楚天低”描绘了江西的美景:徐孺子湖边秋月明朗,滕王阁上天空辽阔。这两处都是江西的名胜,用美景暗示江西人杰地灵,也表达了对鲁教授此行的美好祝愿。
颈联“璞归和氏终须识,马遇孙阳不待嘶”用了两个典故:和氏璧最终被识得价值,千里马遇到伯乐(孙阳)不用嘶鸣也能被发现。意思是鲁教授作为考官,一定能慧眼识才,选拔出真正的人才。
尾联“若过庐山看瀑布,好赓白也旧留题”是建议:如果你路过庐山,不妨去看看瀑布,还可以像李白(“白也”指李白)当年那样题诗留念。这里既表达了对江西山水的赞美,也暗含对鲁教授才华的肯定,希望他能像李白一样留下佳作。
整首诗语言流畅,用典自然,既有对友人的鼓励,也有对江西风物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对人才选拔的重视。
张弼
(1425—1487)明松江府华亭人,字汝弼,号东海。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