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凉的场景,通过具体的景物和情感表达,传达出一种沧桑和悲壮的氛围。
首句“俯仰城空是”,意思是这个地方曾经很繁华,但现在一切都空荡荡的,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
第二句“凄凉事已非”,进一步强调了现状的凄凉,与过去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第三句“虚传天仗至”,诗人提到曾经有帝王的仪仗队经过这里,但现在已经没有了,表明那些辉煌似乎只是虚幻的传说。
第四句“不见祖龙归”,这里的“祖龙”指的是古代帝王或传说中的龙,整句表达的是一种对过去帝王时代盛景的怀念,但如今这些都已消逝。
第五句“地迥风霜惨”,描述了遥远之地的环境,风霜交加,营造了一种苍凉的氛围,暗示着岁月的无情。
第六句“云深日月微”,用云雾遮蔽阳光的景象,象征着历史的模糊不清和时光的流逝。
最后两句“高堂一惆怅,弱泪不胜挥”,诗人站在高处,心生惆怅,不禁流下了眼泪,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与哀伤。
整首诗通过对比今昔,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情感深沉而又苍凉。
刘鹗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