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海东书院山长曾鹤峰和程明府秋声六咏元韵①

日暮荒村浅水游,荻芦响处不胜愁。
几回吹到藏鸥渚,数阵敲来宿鹭洲。
摇落深滩寒月夜,拍依古岸舞风秋。
飞声杂入渔歌里,付与江边一叶舟(江宝钗编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江边景象,通过声音和画面的交织,传递出淡淡的孤寂与漂泊感。

前两句写日落时分,诗人在荒村旁的浅水边漫步,听到芦苇丛沙沙作响,愁绪被自然勾起。"荻芦响"既是实景,又暗喻心中惆怅。

中间四句用动态的听觉画面串联起整个江景:风吹过鸥鹭栖息的水中小洲,发出或轻柔或急促的声响;深秋的寒夜里,风浪拍打着古老堤岸,落叶与秋风共舞。这些声音像在演奏自然的交响乐。

最后两句将自然之声与人间烟火相融:风声夹杂着渔夫的歌声,共同飘向江中那叶孤独的小舟。这个收尾特别巧妙,用"一叶舟"这个微小意象,既点出漂泊的旅人,又让所有声音都有了归宿——最终都融入广阔的江天之中。

全诗最动人的是把无形的"秋声"写得可见可触:风吹芦苇的沙沙、浪拍堤岸的啪啪、渔歌的悠扬,共同构成秋日的音画长卷。而藏在这些声音背后的,是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漂泊的细腻感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