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唐偕藻侍御请假归闽中
与君识面时,同作金门客。
我方遘百忧,君亦振六翮。
江湖各三载,重遇长安陌。
同人如晨星,数点秋河隔。
惟吾与之子,相对庭槐碧。
古槐自亭亭,苦心比茹檗。
我住空尔为,君行讵非策。
故山瘴海滨,荔枝香可擘。
经年且休沐,暂许还山泽。
君子重致身,况复当言责。
苍生今何如,廊庙资谋画。
行行非徒然,民瘼贵探索。
归来献天子,宣室方前席。
勿忘短檠时,永言念畴昔。
我方遘百忧,君亦振六翮。
江湖各三载,重遇长安陌。
同人如晨星,数点秋河隔。
惟吾与之子,相对庭槐碧。
古槐自亭亭,苦心比茹檗。
我住空尔为,君行讵非策。
故山瘴海滨,荔枝香可擘。
经年且休沐,暂许还山泽。
君子重致身,况复当言责。
苍生今何如,廊庙资谋画。
行行非徒然,民瘼贵探索。
归来献天子,宣室方前席。
勿忘短檠时,永言念畴昔。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好友唐偕藻回福建老家时写的,充满了真挚的友情和家国情怀。全诗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六句):回忆相识与重逢
诗人回忆和唐偕藻最初在京城做官时相识,当时两人都面临人生困境("我方遘百忧"指诗人自己遭遇困难,"君亦振六翮"比喻朋友也在努力奋斗)。分别三年后,他们又在长安街头重逢,这时共同的朋友已经很少了,就像秋天夜空中稀疏的星星。
第二部分(中间八句):描写当下离别
两人在槐树下促膝长谈,用"古槐亭亭"象征友谊的坚定,用"苦心比茹檗"(吃黄连般苦涩)形容为官的不易。诗人说自己留在京城无所作为,而朋友回乡反而是明智之举,因为福建老家有美味的荔枝等着他,可以暂时远离官场休息。
第三部分(随后八句):叮嘱朋友责任
虽然理解朋友回乡休养,但诗人不忘提醒:作为有抱负的官员("君子重致身"),特别是肩负进谏责任的侍御史("当言责"),要心系百姓疾苦("民瘼")。希望他在家乡休养时也能体察民情,为朝廷治国提供建议("廊庙资谋画")。
第四部分(最后四句):殷切期望
用"宣室前席"的典故(汉文帝深夜请教贾谊的故事),期待朋友休完假能带着治国良策回来。最后温馨提醒:不要忘记当年一起挑灯夜读的时光("短檠时"),永远珍惜这份友谊。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写出了真实动人的友情,既有对朋友回乡的祝福,又有善意的提醒
2. 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的责任感,休假也不忘百姓和国家
3. 语言朴实但意境深远,用槐树、荔枝等具体意象让情感更真切
4. 把个人情感和社会责任完美结合,体现了"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思想
诗中"勿忘短檠时"尤其动人,就像现代人对朋友说"别忘了我们当年一起熬夜备考的日子",让严肃的送别诗充满了温暖的私人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