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和再用丁韵
膏霖溉注既优渥,璇穹顿扫顽云车。
沉香久郁悉清豁,无复沴气东西斜。
金盘拥出三足乌,赫赫耀目伸爪牙。
融融熙熙遍林谷,鸣有喜莺无愁鸦。
东阡土脉浸温畅,颇颇释我农人嗟。
壮者举耜趾相摩,少者行馌肩相差。
乃知乾元父万物,仁育两间同一家。
太和生生终莫遏,不容痴寒固骄夸。
残阴噎噎终必退,安能掩轧壮阳芽。
日涉老仙忧民隐,诗词恳恻如黄麻。
料对兹晨少慰怿,行歌豳颂笔生花。
沉香久郁悉清豁,无复沴气东西斜。
金盘拥出三足乌,赫赫耀目伸爪牙。
融融熙熙遍林谷,鸣有喜莺无愁鸦。
东阡土脉浸温畅,颇颇释我农人嗟。
壮者举耜趾相摩,少者行馌肩相差。
乃知乾元父万物,仁育两间同一家。
太和生生终莫遏,不容痴寒固骄夸。
残阴噎噎终必退,安能掩轧壮阳芽。
日涉老仙忧民隐,诗词恳恻如黄麻。
料对兹晨少慰怿,行歌豳颂笔生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及时雨后大地回春、农忙开始的生机勃勃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的赞美和对农民生活的关怀。全诗用充满画面感的语言传递出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开篇用"膏霖"形容雨水像油脂一样滋润土地,"璇穹"指天空扫净了乌云,雨后空气清新,连歪斜的雾气都消散了。这里用"三足乌"指代太阳(古代传说太阳中有三足金乌),描写阳光耀眼、万物舒展的景象。
中间部分生动刻画田园风光:树林山谷间充满温暖阳光,只听见喜鹊欢鸣不见愁苦的乌鸦;田地解冻后,农民们不再叹息,青壮年忙着耕地,少年们送饭到田间。这些细节展现出一幅和谐劳作的农耕图景。
诗人由此感悟到自然规律不可阻挡:上天滋养万物如同慈父,生生不息的力量终将驱散寒冷。那些残余的阴冷就像顽固的恶势力,终究挡不住新生的阳气——这个比喻暗含对正义必胜的信念。
最后点明写作动机:一位心系百姓的老诗人("日涉老仙")看到这样的晨景感到欣慰,于是写下这首像"黄麻"(古代重要文书用黄麻纸书写)一样真挚的诗歌,要用文字记录这充满希望的春天。结尾"笔生花"的形容,既展现诗人才华,也暗示美好生活如花绽放。
陈淳
陈淳,1483年生,1544年逝世(另一种说法是1482—1539),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道复,后以字行,更字复甫,号白阳,又号白阳山人。他的有些作品,所画质朴,可以看出受沈周画法的影响, 从他现存作品中即可见风格和用笔,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住。在绘画史上,陈淳与徐渭并称为“白阳、青藤”, 陈淳的绘画当属文人隽雅一路的,即“白阳”一派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