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汉阳晴川阁的景色,同时融入了历史变迁和人生感慨。
前两句写景怀古:曾经著名的鹦鹉洲已经消失,只剩下晴川阁在历史沧桑中留存。"劫灰"二字暗示这里经历过战乱破坏。三四句转入议论:诗人嫌弃游客总爱在墙上题字,又调侃说神仙也都喜欢建高楼(暗指旁边新建的道观书院),这两句用轻松的语气批评了时人跟风附庸风雅的风气。
五六句是精彩的动态写景:夕阳下粉白的墙壁倒映在江面,疾风中蒲草编织的船帆顺流直下黄州。最后两句最有深意:诗人观察到长江汉水交汇处,清浊分明的自然奇观,借此表达做人要像江水一样保持清白,不与浑浊同流合污的人生哲理。
全诗从历史遗迹写到自然景观,最后升华出人生感悟,既有画面感又富哲理。诗人用"粉墙倒影"和"蒲帆急下"这样生动的细节,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而"清浊分流"的意象更是巧妙传达了坚守节操的价值观。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