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建在山间的避暑山庄,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感受,传递出夏日里的清凉与宁静。
前两句“偏屋支岩稳,斜廊引路通”直接勾勒出山庄的构造:房屋巧妙地依托山岩而建,显得稳固;曲折的走廊沿着山势延伸,引导人们进入。这种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设计,既展现了人工的智慧,又保留了山野的趣味。
“虚明疑贮月,凄冷自迎风”用两个精妙的比喻形容山庄的环境:敞亮的空间仿佛盛着月光般通透,凉意袭人的山风自然流淌。这里没有直接写温度低,而是通过“月光”的视觉联想和“迎风”的触觉体验,让读者感受到沁入骨髓的清凉。
五六句“六月尤宜此,红尘不到中”点明主题:酷暑时节最需要这样的地方,因为这里完全隔绝了外界的喧嚣与燥热。“红尘”代指世俗的烦扰,与山中的清净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两句“洒然无热恼,坐我广寒宫”是全诗情感的升华。诗人用“洒然”形容身心畅快的状态,烦恼像被清水洗净;而“广寒宫”这个月宫典故的化用,既呼应前文的“贮月”,又将现实的山庄幻化成仙境,凸显出超越凡俗的逍遥心境。
全诗妙在将物理空间的凉爽与精神世界的超脱完美结合。诗人不单是赞美一个避暑的好去处,更是通过这个与世隔绝的“小世界”,表达对清净自在生活的向往。文字简洁却意境开阔,读来仿佛能感受到穿堂而过的山风,看到月光洒在廊下的清辉,让读者在炎炎夏日也能获得一份心灵的宁静。
邓深
(约公元一一六二年前后在世)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绍兴进士。试中教官。入为太府丞,轮对论京西湖南北户及士大夫风俗,高宗嘉纳。提举广西市舶,以亲老求便郡,知衡州,盗望风帖息。擢潼川路转运使,盐酒虚额,久为民害,深请蠲除之。守令贪污,即劾奏。虞允文贻书,称其“不畏强御,思济斯民,挺然之操,未见近比。”后以朝散大夫致仕。爱居东湖之胜,筑室曰明秀,终老其中。深著有文集十卷,今存二卷,《四库总目》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