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晋中诗人怀天章
摩诘秀千叶,柳州俨天人。
义山最崛起,流别自有真。
上下五百载,遗山接清尘。
自馀诸作者,海山罗奇珍。
尝鼎分一脔,已足甘喉唇。
鄙人老无学,枌榆私所亲。
岂惟乡里贤,名与天壤新。
我初慕圣道,矫首思河津。
缅维三千篇,删述垂千春。
大雅久凋丧,风流随波沦。
昔者卜子夏,论诗河之滨。
沿洄溯洙泗,馀润沾穷鳞。
文章宁小技,矩矱存先民。
以兹慰衰晚,奋翼攀凤麟。
既得金鹅子(金鹅天章斋名),刮眼辨玉珉。
子居玉溪上,义山旧卜邻。
况复龙门峻,岧峣临高旻。
执鞭今所愿,参驾岂同伦。
蚍蜉与大树,天赋理则均。
撼之适足笑,安分不失身。
扁舟阻千里,寸心无由申。
所期乡国间,诗教还清淳。
义山最崛起,流别自有真。
上下五百载,遗山接清尘。
自馀诸作者,海山罗奇珍。
尝鼎分一脔,已足甘喉唇。
鄙人老无学,枌榆私所亲。
岂惟乡里贤,名与天壤新。
我初慕圣道,矫首思河津。
缅维三千篇,删述垂千春。
大雅久凋丧,风流随波沦。
昔者卜子夏,论诗河之滨。
沿洄溯洙泗,馀润沾穷鳞。
文章宁小技,矩矱存先民。
以兹慰衰晚,奋翼攀凤麟。
既得金鹅子(金鹅天章斋名),刮眼辨玉珉。
子居玉溪上,义山旧卜邻。
况复龙门峻,岧峣临高旻。
执鞭今所愿,参驾岂同伦。
蚍蜉与大树,天赋理则均。
撼之适足笑,安分不失身。
扁舟阻千里,寸心无由申。
所期乡国间,诗教还清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赵翼对山西诗人怀天章的赞美之作,核心思想是"真正的诗才超越时代,能传承文化精髓"。全诗可以分成四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开头到"已足甘喉唇"):
诗人用"美食尝鲜"的比喻,列举了王维、柳宗元、李商隐等唐代大诗人,说他们的诗就像珍贵食材,只要尝一小块就让人回味无穷。这是为了引出怀天章的诗同样珍贵。
第二部分("鄙人老无学"到"馀润沾穷鳞"):
诗人谦虚地说自己年纪大了学问不深,但对家乡诗人怀天章特别敬佩。他追溯诗歌传统,提到孔子删改《诗经》的典故,说真正的诗歌精神就像黄河水滋养万物,能影响后世。
第三部分("文章宁小技"到"参驾岂同伦"):
这里强调写诗不是小技巧,而要遵循传统法度。诗人把怀天章比作住在李商隐故居旁的当代才子,说他的诗像高山一样巍峨,自己甘愿当追随者。用"金鹅子"(怀天章的书斋名)比喻他的诗能帮人辨别好坏。
第四部分(最后八句):
诗人自比小蚂蚁,说平凡人也有自己的价值,不必去撼动大树(指怀天章这样的大家)。虽然相隔千里不能当面交流,但希望怀天章能在家乡复兴纯正的诗歌传统。
全诗亮点:
1. 用"尝鼎一脔"(尝锅里的肉)这样生活化的比喻说诗歌鉴赏
2. 把诗歌传统比作长流不息的河水,形象生动
3. 用"蚍蜉撼大树"的典故自谦,反而突出了怀天章的地位
4. 结尾表达了对复兴诗歌的期待,显得情真意切
这首诗展现了传统文人对诗歌的敬畏,以及文化传承的使命感,虽然赞美别人,但透着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