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日早泛舟入郭
连霖启秋期,金气晨已兆。
溪(一作清)云合余阴,水霞相照耀。
登舻泛凉飙(一作风),乘流驾奔峭。
回波(一作舟)荡尘襟,青山列远眺。
蒲菼迷森沉,菱荷争窈窕。
沙明众女浣,潭净孤渔(一作禽)啸。
端居积百(一作尘)忧,暂出窥众妙。
好爵岂不怀,卫生乃其要。
寄谢沧海(一作洲)人,予亦堪同调。
溪(一作清)云合余阴,水霞相照耀。
登舻泛凉飙(一作风),乘流驾奔峭。
回波(一作舟)荡尘襟,青山列远眺。
蒲菼迷森沉,菱荷争窈窕。
沙明众女浣,潭净孤渔(一作禽)啸。
端居积百(一作尘)忧,暂出窥众妙。
好爵岂不怀,卫生乃其要。
寄谢沧海(一作洲)人,予亦堪同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立秋清晨乘船入城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自然美景与人生思考的交融。
开篇用"连霖启秋期"点明时节——连绵秋雨后,立秋的凉意已悄然降临。清晨金色的阳光穿透云层,溪水与朝霞相互映照,构成一幅水天辉映的晨光图。诗人乘船顺流而下,凉风拂面,两岸青山快速后退,这个动态画面充满秋日的清爽感。
中段细腻刻画沿途风景:蒲草芦苇茂密成荫,菱角荷花争奇斗艳。明净的沙滩上有浣衣女子,清澈的深潭边传来渔人(或水鸟)的孤鸣。这些意象既展现秋日水域的生机,又暗含宁静孤独的意境。
最后四句是诗眼。诗人说平日积压太多烦忧,此刻外出才领略自然之妙。虽然向往功名利禄("好爵"),但更明白养生保命才是根本。结尾向隐逸的"沧海人"致意,表示自己也有同样超脱的心志。这种在仕途追求与自然逍遥间的矛盾心理,正是古代文人的典型心态。
全诗妙在将立秋晨景写得既清新灵动,又蕴含人生感悟。乘船时景物快速变换的动感,与"荡尘襟"的畅快感相呼应,最终升华为对生活方式的思考。诗人用寻常的秋日行船,道出了"既要奋斗也要懂得放松"的永恒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