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陵秋怀(时有老兵为道刘都统帅勇事)

老兵为说刘都统,起坐舟中思满襟。
玄武城危寒日短,紫驼尘暗朔风临。
江山不尽新亭泪,天地长悬即墨心。
宋祚未移中道死,至今剑井蛰龙吟。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位老兵回忆刘都统英勇事迹的故事,表达了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英雄的敬仰。

首联(前两句)写老兵在船上谈起刘都统的往事,诗人听后心潮澎湃。"起坐舟中"这个动作细节,生动表现了诗人听到英雄事迹时坐立难安的心情。

颔联(三四句)用"玄武城危"和"紫驼尘暗"描绘战事危急的场景。"寒日短"暗示形势严峻时间紧迫,"朔风临"则渲染出敌军压境的肃杀气氛。这两句通过环境描写烘托出刘都统当时面临的险境。

颈联(五六句)用典故抒发感慨。"新亭泪"指东晋名士忧国流泪的典故,"即墨心"是战国时齐国将士誓死守城的决心。诗人借此表达:虽然江山易主令人悲痛,但像刘都统这样的爱国精神永远长存。

尾联(最后两句)点明刘都统在国家危亡之际壮烈牺牲,但他的精神就像井中蛰伏的龙吟一样永不消逝。"剑井蛰龙吟"这个意象既悲壮又充满力量,象征着英雄精神永远激励后人。

全诗通过老兵之口,将个人回忆与家国情怀紧密结合,在追忆英雄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抗敌精神的礼赞。诗人善用环境烘托、历史典故和生动意象,让读者感受到深沉的历史沧桑感和炽热的爱国情感。

王逢

(1319—1388)元明间常州府江阴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颂》,台臣荐之,称疾辞。避乱于淞之青龙江,再迁上海乌泥泾,筑草堂以居,自号最闲园丁。辞张士诚征辟,而为之划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学录用,有司敦迫上道,坚卧不起。自称席帽山人。诗多怀古伤今,于张氏之亡,颇多感慨。有《梧溪诗集》七卷,记载元、明之际人才国事,多史家所未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