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次潞河读姚吏部赠别之作
朝辞国都门,夕洱西河节。
悠悠碧霄间,逖矣黄金阙。
君恩如海深,十年脱吾褐。
肉食分大官,玉堂置清列。
涓埃曾未倾,瞬息远离别。
金绯非我荣,湖山非世悦。
人生各有怀,欲吐难为说。
怀哉故人心,鉴我如秋月。
悠悠碧霄间,逖矣黄金阙。
君恩如海深,十年脱吾褐。
肉食分大官,玉堂置清列。
涓埃曾未倾,瞬息远离别。
金绯非我荣,湖山非世悦。
人生各有怀,欲吐难为说。
怀哉故人心,鉴我如秋月。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离开京城、踏上旅途时的心情,既有对仕途的感慨,也有对友情的珍视。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四句)
作者清晨离开京城,傍晚就到了西河(潞河)。抬头看天空,觉得皇宫已经远在天边。这里用"黄金阙"代指皇宫,暗示自己曾经在朝廷任职,如今却要远行。
第二部分(中间八句)
回忆自己十年为官的经历:皇恩浩荡让他脱去平民衣服(指当官),在重要部门任职("大官"指重要职位,"玉堂"指翰林院)。但觉得自己还没报答恩情("涓埃"比喻微小贡献),就要匆匆离开。
接着表明心迹:官服(金绯)不是他追求的光荣,山水也不是世人理解的快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但很难说清楚——这里透露出他做官并非完全出于本心。
第三部分(最后两句)
特别提到好友姚吏部:只有这位老朋友像秋天的明月一样,能照见他真实的心境。用"秋月"比喻友情,既清澈又带着淡淡的离愁。
诗的核心魅力:
1. 真实感:不唱高调说"不爱做官",而是诚实地说"难以说清",让人感受到复杂的人性
2. 巧妙比喻:把友情比作"秋月",既呼应离别的季节感,又突出友情的明亮可贵
3. 时代缩影:反映了古代文人"身在官场心向自由"的普遍矛盾心理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朋友聊天般娓娓道来,但把离别的不舍、为官的感慨、知音的珍贵都自然融合在一起,容易让现代人联想到自己面临人生选择时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