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寅初度作

余生如稚松,由寸望百尺。
既承雨露滋,亦受霜雪积。
蹉跎踰七十,勤苦曾备历。
误蒙明圣知,谬忝中外职。
顾已惭菲薄,于时乏裨益。
处盈亏必随,履泰否斯即。
至理谅在兹,昧者固弗识。
叩阍乞残骸,休退恩旨锡。
遂令犬马躯,获返田野迹。
长揖画省僚,重负从此释。
今辰届初度,厨传仍岑寂。
傍人竞嗤笑,穷约犹曩昔。
妻孥颇愧赧,而我固悦怿。
平生守儒素,晚节敢变易。
回思永乐初,岁月类梭掷。
同年四百馀,多已在鬼域。
存者才十辈,犹被利名役。
迂疏独何幸,林下得偃息。
遗荣遂安闲,养静忘跛躄。
游鳞泳清波,羁鸟敛倦翼。
贫非吾所忧,病岂吾所戚。
宠辱与升沉,宁复置胸臆。
忘机侣鸥鹭,植杖随沮溺。
浩然天壤间,俯仰惟意适。
长歌自为寿,坐对远山碧。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一位七十多岁老人的自述,他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自己的一生感悟,读起来像一位智慧长者坐在你面前娓娓道来。

人生如松的成长历程 开篇用"稚松"比喻自己,说人生就像小松树从寸高长到百尺,既享受过雨露滋润,也经历过风霜摧残。这种比喻特别形象,让人立刻能联想到生命的顽强。

为官生涯的反思 老人回顾自己七十多年人生,坦言虽然得到皇帝赏识担任过中央和地方官职,但觉得自己能力有限,没能真正造福百姓。这种坦诚的自省很难得,不像有些人总爱吹嘘自己的功绩。

退休生活的坦然 他描写退休场景特别生动:像卸下重担的狗马回到田野,告别同事时如释重负。即使现在过生日厨房冷清、旁人嘲笑他清贫,妻儿都觉得难为情,他却很满足。这种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令人敬佩。

生命无常的感悟 想到年轻时四百多同窗,如今大多已离世,幸存者还在名利场奔波,唯独自己能在山林安度晚年。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也凸显他选择退隐的明智。

晚年心境 最后用"游鱼戏水"、"倦鸟归巢"的比喻,说自己不再为贫穷疾病烦恼,不在乎荣辱得失,只想与鸥鹭为伴,像古代隐士那样自由自在。这种超脱的境界,就像看着远山喝着自己祝寿的酒,简单却充满诗意。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历经沧桑后的通透。老人不炫耀不抱怨,把起伏人生说得像聊天般自然,最后归于"按自己心意活着就好"的朴素智慧。这种生活态度,对现代人如何面对得失荣辱仍有启发意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