罥马索
剔红药,雕础苔花晕深碧。空廊暗雨,古墙落粉阴虫泣。
寒袍绽纸,冷笛遗钿,一夜玉鹅红冰积。料小楼也被西风,打入绡窗润琴漆。
寥寂。井桐悽语,燕泥轻坠,楚簟微澜荡秋魄。恰似吴船闻雁,梦中烟水枫桥驿。
残更倦枕,搅碎风铃,官马萧萧嘶寒枥。又晓来断云,零落野戍,凄凉泪金狄。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秋雨萧瑟的夜晚,通过细腻的景物刻画传递出深沉的孤寂感。
上片用一系列冷色调的意象铺陈环境:被雨水浸透的红色芍药、长满青苔的柱基、幽暗长廊里的雨声、斑驳古墙剥落的粉末,连蟋蟀的鸣叫都像在哭泣。这些细节共同构成了一个潮湿阴冷的空间,甚至笛子上的装饰物都透着寒意。"玉鹅红冰积"的比喻,把屋檐冰棱想象成红色冰雕,暗示秋寒已至。最后镜头转向小楼,西风裹着湿气渗入窗纱,连琴器都受潮了——这个特写将环境的寒意具象化。
下片转入更抽象的情绪表达。梧桐叶落声、燕子巢穴的泥土掉落声,这些细微声响在寂静中格外清晰,就像睡在船上听见雁鸣,让人想起江南水乡的驿站。这里用"梦中烟水"的朦胧画面,暗示回忆与现实的交织。结尾的风铃碎响、马匹嘶鸣、晨光中飘散的云朵,以及野地哨所前孤独的铜像,层层递进地强化了漂泊无依的苍凉。
全词最动人处在于将不可言说的孤寂,转化为可感可触的具象画面:潮湿的琴漆、掉落的墙粉、梦中模糊的船影,这些细腻的感官描写让抽象的情感变得真实可感。作者没有直接抒情,但每个景物都浸透着浓重的愁绪,展现出中国古典诗词"以景写情"的独特魅力。
樊增祥
樊增祥(1846—1931)清代官员、文学家。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别字樊山,号云门,晚号天琴老人,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人。光绪进士,历任渭南知县、陕西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辛亥革命爆发,避居沪上。袁世凯执政时,官参政院参政。曾师事张之洞、李慈铭,为同光派的重要诗人,诗作艳俗,有“樊美人”之称,又擅骈文,死后遗诗三万余首,并著有上百万言的骈文,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高产诗人。著有《樊山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