赭山分韵得成叶字 其二

万生纷不同,宿昔有定业。
哀哉彼迁民,苦事乃稠叠。
累累庭际炊,采采涧底叶。
问渠胡为来,悲泪不盈睫。
连年避胡乱,生理安可说。
今年更仓皇,刍藁亦焚劫。
扶持过江南,十口四五活。
斗米六百钱,兼旬又风雪。
前时诏书下,振廪要周浃。
圣主甚哀矜,我曹空感咽。
愿今兵革罢,复得理归楫。
传闻菰蒲中,相杀血新喋。
本是耕田农,饥寒实驱胁。
须公语县吏,早与支米帖。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年代普通百姓的悲惨生活,充满了对民众苦难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开头说"每个人命运不同,都是命中注定",看似认命,实则是为下文百姓的苦难做铺垫。诗人用白描手法展现难民生活:他们在院子里勉强搭灶做饭,只能采摘山涧里的树叶充饥。当问他们为何沦落至此,悲伤得眼泪都流干了。

接着具体描写战乱带来的灾难:连年躲避战乱,生活难以为继;今年情况更糟,连喂牲口的草料都被烧抢;逃难到江南,十口人只剩四五人存活;米价飞涨到六百钱一斗,还要忍受连日的风雪。

虽然朝廷下诏开仓赈灾,皇帝也很同情百姓,但空有政策难以落实。诗人最后表达朴素愿望:希望战争结束能回家种田。他听说有些农民为饥饿所迫成了强盗,特意嘱咐县官早点发放救济粮。

全诗像一部纪录片,通过"采树叶充饥""十口人死一半"等细节,真实记录战乱中的人间惨剧。没有华丽辞藻,但字字血泪,既有对百姓的深切关怀,也暗含对官府赈灾不力的批评。最后"早点发救济粮"的呼吁,展现了诗人务实的人道主义精神。

张孝祥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