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沈若院见赠

三载鸣弦宓不齐,姓名飞动玉宸知。
从来兰省丝纶署,梦入栀林草木诗。
我亦放言聊尔耳,君真施手事于斯。
为寮况是张公子,锦笔淋浪日对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和友人沈若院的唱和之作,用轻松自然的语言展现了文人间的惺惺相惜。

前四句是作者对沈若院的赞美:沈若院在地方任职三年政绩斐然("鸣弦宓不齐"用典故形容治理有方),名声连朝廷都知道。他本是中书省的文官("兰省丝纶署"指代朝廷文书工作),却把公文写成如栀子林般清雅的诗篇,说明他文采斐然。

后四句写两人的交情:作者说自己平时说话比较随意("放言聊尔耳"),而沈若院是真正付诸行动的人。最幸运的是能和这样出色的同僚("张公子"借指沈若院)共事,每天都能欣赏到他笔下如瀑布般奔涌的文采。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栀子林"比喻公文变诗篇,既夸朋友文笔好,又暗指他为官雅致
2. "锦笔淋浪"的比喻生动形象,把文采比作绚丽的瀑布
3. 通过对比自己"放言"和朋友"施手",突出朋友务实能干
4. 整体氛围轻松真挚,没有刻意奉承,展现了知己间的默契

这种诗就像现在朋友间互发朋友圈点赞,既夸了对方,又显得自然不做作,还带着点文人特有的幽默感。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