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王栩缘、陆廉夫二丈画小孤山双箑
星斗文章,罗腕底、江山咫尺。谁不数、右丞诗意,探微词笔。
极目惊涛烟浪远,凝神秋水长天碧。更岚光、晴翠湿红霞,无朝夕。
兴亡系,蛟龙蛰。沧桑感,英雄息。共金焦两点,鼎分峙立。
十万健儿曾鼓掌,三千珠履都生色。想当年、旌旆话彭郎,成陈迹。
现代解析
这首《满江红》写的是两位画家合作画了一幅小孤山的扇面,诗人通过赞美画作来抒发历史感慨。全词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上片(开头到"无朝夕")是夸赞画技高超。诗人说画家的手腕像能摘取星斗一样神奇,把壮丽江山浓缩在方寸扇面上。画中有王维诗意的山水,有精细传神的笔触:远看是惊涛骇浪的壮阔,近观有秋水长天的宁静,还有山间雾气、阳光穿透云霞的变幻光影,仿佛能感受到晨昏交替的自然韵律。
中片("兴亡系"到"都生色")转向历史联想。小孤山是长江险要处,诗人想到这里见证过王朝兴衰(蛟龙蛰伏比喻英雄隐退),经历过沧桑巨变。把它和金山、焦山比作鼎足而立的三座名山,遥想当年这里曾是兵家必争之地("十万健儿"指驻军,"三千珠履"喻权贵),让这幅画更添厚重感。
下片收尾用典故点题。提到"彭郎"传说(小孤山俗称小姑山,民间传说她与彭郎相恋),说这些英雄故事和浪漫传说都已成过往,就像画中凝固的风景。最后落在"陈迹"二字,既有对画作传神的赞叹,又暗含物是人非的怅惘。
全词妙处在于:明明是静态的画,却被写出动态的江湖气象;明明是方寸之间的扇面,却承载着宏大的历史时空。画家用笔墨凝固风景,诗人用文字复活历史,两者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