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表面上在讲唐朝选拔人才的制度(身言书判),实则借古讽今,表达对当时社会人才选拔不公的愤懑。
前四句用对比手法:唐朝广纳贤才(岩谷搜罗),而如今却让无能孩童占据要职(儿孩膺荐)。诗人尖锐质问:这种荒唐现象,该用什么罪名来惩治?(等辈何诛)
中间两句用华丽比喻:理想中该像太阳神驾车般庄严(龙翔羲驭),官员该像白鹭般恭敬守礼(鹭肃周行)。但现实恰恰相反。
最后两句点破主题:诗人虽身份卑微(臣微),仍要揭穿这些奸邪诬陷忠良的把戏(辨奸诬)。"万年长策"暗指治国根本在于公正选才。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孩子当官的反例,生动揭露官场腐败 2. 神话意象(龙翔/羲驭)与现实形成强烈反差 3. 小人物敢发声的勇气,使批判更具力量
就像现代人吐槽"关系户"一样,诗人用历史典故道出了千古不变的人才选拔难题,至今读来仍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