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蜡梅

枯疏寒影变丰庞,的皪冰肌染沁黄。
难免世人栀蜡议,赖凭天骨蕙兰香。
情知不作和羹计,老去谁能弄粉妆。
却笑南枝心未死,寿阳新额小红裳。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蜡梅为对象,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展现了蜡梅独特的品格和魅力。

首联描写蜡梅的外形变化:从冬天干枯稀疏的枝影,到绽放后丰盈饱满的花朵,晶莹剔透的花瓣染上鹅黄色。这里用"冰肌"形容花瓣的质感,突出其清透纯净。

颔联写蜡梅面临的争议:世人常把它误认为是栀子花或人工蜡制品,但它其实有着蕙兰般天然的幽香。这里暗喻蜡梅虽外表平凡,却有着内在的高洁品质。

颈联写蜡梅的品性:它明知自己不会被用作调味料(指不被世俗重用),也老了不再能像年轻花朵那样浓妆艳抹。这里用拟人手法表现蜡梅不慕虚荣、安于本分的性格。

尾联用对比手法:嘲笑南方的花枝(指南方的梅花)还在争奇斗艳,而蜡梅却像寿阳公主那样淡妆素裹。这里"寿阳新额"用典,指古代寿阳公主的梅花妆,暗示蜡梅虽朴素却自有风韵。

全诗通过蜡梅与世俗眼光的对比,赞美了不随波逐流、保持本真的品格。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蜡梅塑造成一位不慕虚荣、坚守本心的隐士形象,表达了追求内在美、不迎合世俗的价值观。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