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和季通昼寒韵》描绘了一个美丽宁静的自然景色,同时表达了诗人与朋友相聚时的愉悦心情。
1. 万壑争流处,千年树石幽:诗的开头,诗人用“万壑争流”来形容山谷中的溪流奔腾不息,用“千年树石幽”描绘了古老而幽静的树木和岩石。这里,诗人通过生动的画面,让读者仿佛看到了一个生机勃勃却又静谧深远的山谷景象。
2. 危亭因我作,胜日为君留:接着,诗人提到因为他的到来,这里建起了“危亭”,意味着他给这片美景增添了人文气息。而“胜日为君留”则说明这样的美景是为了等待朋友(季通)而来,强调了诗人与朋友相聚的期待和珍惜。
3. 酒笑红裙醉,诗惭杂佩酬:在这里,诗人描绘了与朋友相聚时的欢乐场景。大家饮酒笑谈,红裙舞动,充满了欢声笑语。而诗人自己则谦虚地认为自己写的诗不够好,对朋友赠送的“杂佩”(可能是一种装饰品)感到愧对。
4. 尚嫌心境窄,更约九垓游: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即使在这样的美景中,自己的心境还是觉得不够宽广。他甚至期待着能与朋友一同去更远的地方游玩,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表达与朋友相聚的愉悦心情,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的画面生动,情感真挚,让人感受到诗人的豪放与谦逊。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