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直白的语言讽刺了古代科举制度的虚伪和社会风气的败坏。
前两句"茂才不知书,孝廉父别居"直接揭露了两个讽刺现象: 1. 被推举为"茂才"(优秀人才)的人其实根本不读书 2. 号称"孝廉"(孝顺廉洁)的人却把老父亲赶出家门单独居住
后两句"人言何足惜,天生德于予"是诗人的态度: - 别人的闲言碎语不值得在意 - 真正的道德修养是上天赋予的内在品质
诗歌的深刻之处在于: 1. 用最直白的对比撕开表面光鲜的假象 2. 每个词都像一记耳光:号称读书人却不识字,号称孝子却不养爹 3. 最后表明真正的品德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发自内心的
这种讽刺在今天依然有现实意义: - 揭穿了社会上各种"表面功夫"和"人设" - 提醒我们不要被虚名迷惑,要看实际行为 - 强调真正的道德修养在于本心,不在于外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