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黄元授喜雨①

天公叱起群龙颠,黑风立海倒百川。
黄流(王本作潦)忽通南北港,白水自满高低田。
官军从来仰征赋,农民岂解持戈鋋。
虽得一雨洗炎热,夜吏捉人谁使然。

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关于喜雨的诗,主题是关于一场及时雨给农民带来的喜悦和希望的。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通俗易懂的分析:

1. 天公叱起群龙颠,黑风立海倒百川:
这两句描述了雨前的天气变化。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天公唤起龙的力量,带来黑风巨浪,仿佛海洋都要倾倒出来。可以理解为,雨前的天气非常恶劣,乌云密布,狂风大作。

2. 黄流忽通南北港,白水自满高低田:
这里描述了雨水降落后带来的变化。“黄流”可能是指洪水或浑浊的河水,“白水”则是清澈的雨水。雨水的到来使得原本可能受阻的河流重新流通,田野也得到了滋润。诗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雨水对自然环境的积极影响。

3. 官军从来仰征赋,农民岂解持戈鋋:
这两句揭示了社会的现实情况。官员们一直依赖征收赋税来维持国家的运转,而农民们则忙于耕种和劳作,他们并不擅长打仗或持武器。诗人通过对比,突出了农民对农业的专注和对战争的陌生。

4. 虽得一雨洗炎热,夜吏捉人谁使然:
这里再次强调了雨水带来的好处。“洗炎热”意味着雨水带来了凉爽,减轻了炎热天气对人们的影响。然而,诗人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夜吏捉人”是谁安排的?这可能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质疑或讽刺,暗示在喜悦的背后可能存在的社会问题或矛盾。

总结:这首诗通过描述雨水的到来和其对环境、农民生活的影响,展现了农民的喜悦和希望。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的现实和问题。诗人运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使诗歌既有生动的画面感,又有深刻的内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