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雨出金华郭行水树中至普静寺暮由双溪泛舟乃返
山云满郊郭,野水交溪路。
襟舄生远心,徒御无安步。
南风有约来,飞雨亦争注。
浓绿洗分明,离离半江树。
新篁引径幽,古寺闻钟赴。
鱼鸟静人声,茗香延日暮。
仍耽画舸泛,复听清歌度。
灯火落高城,波光互吞吐。
兹游喧寂兼,夙志烟霞误。
缥缈牧羊人,何因展心素。
襟舄生远心,徒御无安步。
南风有约来,飞雨亦争注。
浓绿洗分明,离离半江树。
新篁引径幽,古寺闻钟赴。
鱼鸟静人声,茗香延日暮。
仍耽画舸泛,复听清歌度。
灯火落高城,波光互吞吐。
兹游喧寂兼,夙志烟霞误。
缥缈牧羊人,何因展心素。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雨中郊游的完整旅程,从出发到归返,充满生动的自然画面和细腻的心灵感受。
开篇用"山云满郊郭"展现雨幕笼罩城郊的朦胧美,野水与溪流交汇的画面暗示旅途的开始。"襟舄生远心"说衣服鞋子都湿了,却激发了探索远方的兴致,同行者也都兴致勃勃冒雨前行。
中间部分用动态的雨景转换场景:南风携雨倾泻而下,却让草木绿得更鲜亮,江边树木在雨中摇曳生姿。随后转入古寺场景,新竹小径通向幽静处,钟声传来时,人与自然的界限模糊了——鱼鸟安静听人声,茶香伴着暮色,营造出禅意的宁静。
归程时选择乘船,画舫轻歌与灯火波光相映成趣。最后诗人感慨:这次旅行既有热闹也有宁静,实现了寄情山水的夙愿。结尾用"牧羊人"的典故,表达了对简单自由生活的向往。
全诗巧妙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急雨与幽径、钟声与歌声、白日的喧闹与暮色的宁静,形成丰富层次。通过五官感受(雨声、茶香、波光)的细腻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体会到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沉醉和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赵执信
赵执信[shēn](1662~1744)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赵执信为王士祯甥婿,然论诗与其异趣,强调“文意为主,言语为役”。所作诗文深沉峭拔,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