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碌行寄保昌县丞童豫

碌碌复碌碌,驰驱半世为斗粟。去年腊尽江左边,今春又驾江南船。

家贫每畏别离苦,不知携累还颠连。炎云四月关门道,青泥滑滑杂流潦。

黄梅雨里钩辀啼,瘦妻前僵子后倒。君时相见能相怜,自出床头官俸钱。

东家蹇驴觅借我,使我枯槁回春妍。贫贱结交常草草,多难逢君识君好。

不得与君长周旋,关门长望令人老。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底层小公务员的辛酸生活,字字都是人间真实。

开头"碌碌复碌碌"就像在叹气,说这人半辈子都在为一口饭奔波。去年腊月还在江左边工作,今年春天又得坐船去江南,活像个陀螺停不下来。最扎心的是"家贫每畏别离苦"——穷人最怕分离,可带着家人奔波反而更遭罪,道出了打工人的两难处境。

中间画面特别有电影感:四月天冒着酷暑赶路,雨后泥巴路又滑又脏,黄梅雨里听着鸟叫(钩辀是种鸟),瘦弱的妻子在前面硬撑,孩子在后面摔跟头。这时候遇到好心的童县丞(保昌县副县长),二话不说拿出工资接济,还帮忙借了头跛脚驴,让这家人总算喘了口气。

最后四句是全文泪点:贫贱时交的朋友往往匆匆而过(草草),但患难中才看出谁是真心。最遗憾的是不能和这样的好友长久相处,只能望着城门慢慢变老。这哪里是在说友情,分明是所有漂泊者共同的孤独。

全诗妙在用最朴实的赶路场景,拍出了"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生存实录。雨中跋涉的画面、借驴的细节,比任何豪言壮语都让人破防。最打动人的是那份克制——不卖惨不煽情,只是平静地记录,反而让普通人的坚韧格外耀眼。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