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画大观十帧 其六 (王绂)竹溪亭子

山势巃嵷竹韵幽,孤亭如笠俯清流。
抱琴童子桥头住,席草先生物外游。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悠远的山水画卷,用简单生动的语言传递出隐逸生活的闲适与超脱。

前两句"山势巃嵷竹韵幽,孤亭如笠俯清流"勾勒出整体环境:高耸的山势与幽静的竹林相映成趣,一座形似斗笠的小亭子静静俯瞰着清澈的溪流。"巃嵷"形容山势高峻,与"幽"字形成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意境,让人仿佛能听到风吹竹林的沙沙声。

后两句"抱琴童子桥头住,席草先生物外游"则聚焦人物:抱着琴的书童在桥边等候,而主人(席草先生)正随意坐在草地上,神游物外。这两个画面形成鲜明对比——书童的规矩等候与主人的自在逍遥,生动展现了文人雅士远离尘嚣、寄情山水的洒脱生活。

全诗最妙的是"物外游"三字,既是实写主人在自然中漫游,又暗指其精神已超脱世俗束缚。通过童子抱琴的细节,还暗示了主人不仅是隐士,更是位精通音律的雅士。短短四句,就构建出一个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让读者感受到中国传统文人追求的精神境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