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畅楼诗为吴孟举赋

南国有佳人,高步凌太清。
周览四荒外,延伫临层城。
层城十二楼,一楼何亭亭。
迢迢若木枝,拂我东檐楹。
银河水清浅,欲落当窗横。
散为三江流,下与吴山平。
还顾蓬瀛间,海月滟滟生。
登兹俯百川,川上月俱明。
我心正如此,皎洁含至精。
春月与春风,四序相回萦。
伊昔遘嘉会,欢言迈群英。
客亭载酒时,题楼闻令名。
厥名曰寻畅,此理可服膺。
别来四十载,宛尔岁寒盟。
松柏千年姿,宁羡桃李荣。
彼哉尘壒事,邈矣浮云情。
持用祝眉寿,谐之金石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超凡脱俗的"南国佳人"登高望远的场景,通过瑰丽的想象展现了理想中的精神世界。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段(前八句)用神话般的笔法构建仙境:主人公登上十二层高楼,屋檐仿佛能碰到太阳神树(若木),银河像窗前的飘带,化作三江滋润吴山。这里用夸张的空间描写,展现追求高远境界的志向。

中间部分("还顾蓬瀛间"到"皎洁含至精")转入月光意象:俯瞰百川时,月光同时照亮所有河流,象征主人公澄澈通透的内心世界。这里用月光普照的意象,比喻高尚品格能影响周围环境。

最后部分转向人生感悟:通过四十年前"寻畅楼"欢聚的回忆,对比出两种人生选择——像松柏保持气节,还是如桃李追逐浮华。诗人明确选择前者,用"金石声"比喻坚贞品格能经受时间考验。

全诗最精彩的是将空间高度转化为精神高度:物理上的登楼过程,暗喻追求道德境界的提升。月光、松柏等传统意象被赋予新意,银河化三江的想象尤其大胆新奇。最终传递的是:在浮躁世事中,保持内心明月般的澄明,才是真正的长寿之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