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秋[并序] 其一 民国十四年秋苏鲁战争因而起兴(1925年)
半生蹉跌误驹光,每届深秋倍感伤。
蛮触无端开战局,菊花底事庆重阳。
江流呜咽鱼龙泣,山色苍黄猿鹤藏。
闲坐大观亭上望,万方多难又沧桑。
蛮触无端开战局,菊花底事庆重阳。
江流呜咽鱼龙泣,山色苍黄猿鹤藏。
闲坐大观亭上望,万方多难又沧桑。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于1925年秋天,当时江苏和山东军阀正在打仗。诗人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战乱时局的悲愤和无奈。
开头两句说:半辈子过得磕磕绊绊,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每到深秋时节,这种失落感就特别强烈。这里用"驹光"比喻时光像小马驹跑得飞快,暗示人生虚度。
中间四句写战乱景象:军阀们像虫子打架一样莫名其妙地开战("蛮触"典出庄子,形容无意义的争斗),菊花却还在重阳节开得热闹,显得很不合时宜。江水呜咽像在哭泣,山色灰暗连动物都躲起来了。这些景物描写都在暗示战争带来的苦难。
最后两句是诗人站在大观亭上看到的景象:到处都是战乱,世事变化让人心痛。"沧桑"指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巨变。整首诗把个人感慨和时代苦难融合在一起,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更有对战乱的痛心,读来特别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