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关于知音难觅的经典故事,以及岁月流逝的感慨。
前两句直接点出故事背景:从晋代流传至今的"伯牙子期"故事。伯牙是弹琴高手,子期是唯一能听懂他琴声的知音。诗人用"曾听"二字,带出这段千古佳话已成往事。
后两句转入现实场景:当年象征知音情谊的"高山流水"曲调仿佛还在耳边,但当年听琴的琴台早已荒废,长满野草。"依然在"和"寂寞荒台"形成强烈对比——音乐永恒,但知音不再。
全诗妙在把抽象的情谊具象化:用"蔓草侵"这个画面,让读者直观感受到时光的无情。诗人没说"知音难觅",但荒凉的琴台已经替他说出了这份遗憾。我们读诗时,既能感受到对经典故事的致敬,也会联想到自己生命中那些走散的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