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铜鼓

武侯未筑祁山垒,先出偏师渡泸水。
人言孟获不足擒,股掌玩之徒戏耳。
岂知北伐用南夷,正欲中原扫仇耻。
僰人笮马供鞭驱,罗鬼乌蛮皆效死。
至今铜鼓散山谷,峒户流传尚夸侈。
精铜其质革其音,想见援枹兵四起。
鸟蛇龙虎倏离合,戎机万变人难拟。
曾传八阵有遗碛,更说旗台馀故址。
此鼓千年尚宛存,血战消磨土花紫。
君不闻定军山阴雨中,山鸣雷动声隆隆。
埋鼓镇蛮功未毕,反旗走敌恨无穷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诸葛亮南征和北伐的故事,用铜鼓作为线索串联历史,表达了对诸葛亮军事才能的敬仰和未能完成统一大业的遗憾。

开头四句说诸葛亮还没正式北伐(祁山之战),就先带兵渡过泸水(南征)。人们都说抓孟获很容易,像玩游戏一样,但诸葛亮七擒七纵其实另有深意。

中间八句解释南征的真正目的:通过收服南方少数民族(僰人、乌蛮等),为北伐积累力量。那些散落在山间的铜鼓,就是当年各族为诸葛亮效力的见证。鼓声如雷,让人仿佛看到当年各族士兵在诸葛亮指挥下灵活作战的场面。

接着四句提到诸葛亮的其他军事遗迹(八阵图遗址、旗台等),说铜鼓历经千年依然保存完好,上面的铜锈(土花紫)仿佛还带着当年血战的痕迹。

最后四句用定军山(诸葛亮葬地)的雷声作比,说诸葛亮就像一面永远不倒的战鼓。他南征镇蛮的功业还没完成,北伐的遗憾却永远留在了五丈原("反旗走敌"指诸葛亮死后蜀军撤退)。全诗通过一面铜鼓,把诸葛亮的军事智慧、民族融合策略和悲壮结局都生动地展现了出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