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赠李嗣良

吾家嗣良青莲后。
新诗百篇酒数斗。
自言诗与酒相成,混沌元从醉梦剖。
瞹瞹玄黄窅未分,尔时一线灵光浏。
隍中之鹿甑边人,醒来摸捉原无有。
刮面旋风入耳轮,急沈松煤挥秃帚。
诗喉涩处酒灌浇,酒兴慵时诗擞抖。
万斛明珠似涌泉,通体琉璃含锦绣。
来游五岭不知年,酒伴诗朋靡不叩。
时过白社必攒眉,或醉红裙辄濡首。
高谈每动公卿坐,里巷酸儒或掩口。
暇叩中林手一编,顾谓髯公首肯否。
髯公亦是一酸儒,称诗只解陈窠臼。
勺酒入唇便倾倒,眼花落井扶墙走。
嗣良笑我非丈夫,我言醉醒不在酒。
譬如诗趣非关诗,千古几人露眼手。
曲栏花下写乌丝,一片斜阳挂户牖。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好友李嗣良的幽默赠诗,用轻松活泼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爱诗爱酒的狂放文人形象,同时暗含对创作真谛的思考。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开篇先夸朋友(1-6句) 说李嗣良像李白转世,能写百篇诗、喝几斗酒。他认为写诗和喝酒是相辅相成的——醉醺醺时反而能捕捉到混沌中闪现的灵感,就像天地未开时那一缕灵光。这里用"摸捉原无有"形容创作灵感稍纵即逝的特性。

2. 中间刻画形象(7-18句) 用生动画面展现李嗣良的日常:被冷风刮脸时急着找笔墨写诗,写不出就喝酒提神,没酒兴就靠写诗助兴。说他像会走路的琉璃珍宝,满腹锦绣文章。在岭南常年与诗酒朋友聚会,去佛寺就皱眉(嫌清静),见美女就畅饮。谈吐能让官员动容,也会被迂腐书生嘲笑。

3. 结尾幽默自嘲(19-26句) 写李嗣良拿着诗稿来问作者意见,作者自嘲是个迂腐书生,只会老套评价,喝一勺酒就醉倒。朋友笑他不豪爽,他却说:醉不醉不在酒量,就像好诗不在于表面文字。最后用"斜阳照窗台"的画面收尾,暗示真正的诗意就像这自然景象,需要用心感受。

诗歌亮点: - 用"旋风刮脸""醉眼扶墙"等生活化比喻 - "琉璃含锦绣"这样既华丽又接地气的形容 - 通过对比(官员欣赏/酸儒嘲笑)突出人物独特性 - 结尾点出创作真谛:超越形式,捕捉本质

全诗看似戏谑,实则探讨了艺术创作的核心——就像醉意不在酒量,好诗也不在词藻,而在于能否像斜阳入窗般,自然流露那份独特的生命感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