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兰花

深林瘦径傲朝昏,牙发消疏气骨存。
九畹谁移炎海角,半庭新补冷云痕。
圃翁认叶非漳种,墨客知花是楚魏。
从此国香春不断,光风满地长儿孙。

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关于兰花的诗词,让我们来一起欣赏它的韵味和含义。

首先,诗的开篇就描绘了兰花生长的情境。“深林瘦径傲朝昏”,深林和瘦径本身就是宁静、淡泊的象征,兰花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显得傲骨铮铮,不畏朝夕的变化。这里已经初步展现了兰花的高洁品质。

接下来,“牙发消疏气骨存”,这里可能是在描述兰花的叶片细长,形态优雅,即使看似消疏,但它的精神气质依然存在。这就如同一位虽已年老但仍保持高尚品德的人。

中间两句,“九畹谁移炎海角,半庭新补冷云痕”,描绘了兰花被移植到海角之滨,半庭新种的地方也有兰花的身影。无论在哪里,兰花都能坚韧生长,冷云痕则可能暗示兰花在寒冷的环境中依然能坚韧生存。

然后,“圃翁认叶非漳种”,可能是说老农通过兰花的叶片认出它不是漳州的品种。漳州是中国著名的兰花产地,这里的“非漳种”可能意味着这是一种珍稀的品种。接着,“墨客知花是楚魏”,墨客可能是指文人雅士,他们知道这种花是楚魏地区的品种。这再次强调了兰花的珍稀和文化价值。

最后两句,“从此国香春不断,光风满地长儿孙”,进一步提升了兰花的价值。这里的“国香”表示兰花是国家的珍宝,春意不断则意味着兰花的生命力旺盛,代代相传。“光风满地长儿孙”可能寓意兰花如同儿孙一样,生生不息,充满生机。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兰花的生长环境、形态、品种和价值,展现了兰花的高洁、坚韧、珍稀和生机盎然的特性。同时,也表达了对兰花的赞美和对其文化的传承。用通俗的语言来说,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兰花的美丽和魅力,以及它背后的文化价值。

赵时伐

赵时伐,宋魏王廷美九世孙(《宋史·宗室世系》二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