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小河司二首(录一首)

潭府愁卑湿,迢遥接远烟。
空迟渔父棹,已过洛阳年。
湖草留春日,江花入暮天。
却疑客路稳,横海入戈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

开头两句"潭府愁卑湿,迢遥接远烟"写的是眼前景象:住在低洼潮湿的地方,远处烟雾缭绕。这里既是在写实景,也暗示了诗人忧郁的心情。

"空迟渔父棹,已过洛阳年"这两句很有深意。诗人说自己在等待渔夫的船(可能是想借船回家),但不知不觉已经错过了回家的时间。"洛阳年"可以理解为家乡的重要节日,说明诗人思乡心切。

中间"湖草留春日,江花入暮天"是写景名句。湖边的青草仿佛留住了春天,江边的野花映着傍晚的天空。这两句看似在写美景,实则反衬出诗人的孤独——美景虽好,却无人共赏。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写诗人虽然觉得旅途还算顺利,但看到战船(戈船)横在海上的景象,又感到不安。这可能暗示着诗人对时局的忧虑,或者对前途的迷茫。

整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借景抒情"。诗人没有直接说"我想家""我忧愁",而是通过描写潮湿的住所、远处的炊烟、春天的湖草、傍晚的江花这些具体景物,让读者感受到他复杂的心情。特别是最后战船的出现,让整首诗的意境从个人乡愁升华到了对时局的关切,显得更有深度。

吴雯

(1644—1704)山西蒲州人,字天章,号莲洋。诗得王士祯揄扬,声名大噪。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未中。有《莲洋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