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重阳节前一天拜访友人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秋日的寂寥与对友情的珍视。
前两句写作者在华丽的馆舍中停留,听着《伐木》这首古歌,此时孤城传来捣衣声,天空飞过新来的大雁。这里用歌声、捣衣声和雁鸣营造出秋日特有的氛围,暗示时光流逝和思乡之情。
中间四句是对话场景:客人们彻夜畅谈西樵山的美景,提到半夜的明月;但想到明天重阳节,不知谁能一起感受"落帽风"(重阳登高的典故)。接着想象西樵山的秋景:深秋的云谷泉水更清澈,天湖结霜时树叶初红。这些描写虚实结合,既有眼前聚会,又有对远方山景的遐想。
最后两句感叹:虽然向往十里烟霞的美景,却难以赴约;不知何时才能再次这样高雅地聚会。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和对知音相聚的珍惜。
全诗通过声音(歌声、捣衣声)、色彩(白泉、红叶)、典故(落帽风)等元素,将秋日聚会写得生动有味,在萧瑟秋意中透露出温暖的人情味。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想约却难成行"的遗憾,这种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很容易引起现代人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