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木窝稽
跋涉过混同,所历已奇峭。
结束入窝稽,一望更深奥。
树密风怒号,崖崩石奔跳。
阴霾不可开,白日安能照。
古雪塞危途,哀湍喧坏道。
更无人迹过,惟闻山鬼啸。
车驱苦险涩,换马欲前导。
霜蹄偶一蹶,流血沾乌帽。
魂魄已莫收,童仆徒慰劳。
死亦分所当,生岂人所料。
但苦历穷荒,庭闱终未到。
结束入窝稽,一望更深奥。
树密风怒号,崖崩石奔跳。
阴霾不可开,白日安能照。
古雪塞危途,哀湍喧坏道。
更无人迹过,惟闻山鬼啸。
车驱苦险涩,换马欲前导。
霜蹄偶一蹶,流血沾乌帽。
魂魄已莫收,童仆徒慰劳。
死亦分所当,生岂人所料。
但苦历穷荒,庭闱终未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段穿越险恶山林的惊险旅程,充满画面感和生存挣扎的震撼力。
开篇用"跋涉""奇峭"直接带出旅途的艰辛,就像现代人背着行囊穿越无人区。进入深山后,诗人用动态描写让危险变得具象:树木在狂风中集体怒吼,山崖崩塌时岩石像活物般蹦跳,这种拟人手法让自然显得格外狰狞。
最令人窒息的是光线的消失——阴云像锅盖一样扣住山林,连阳光都透不进来。这里藏着精妙的对比:本该带来生机的阳光,在绝对的自然力量面前竟如此无力。接着用"古雪""哀湍"继续强化危险,千年积雪堵路,激流把道路撕成碎片,连山鬼的叫声都成了唯一"生命迹象"。
后半段转入亲身历险记:马车在死亡边缘打滑,马匹受伤鲜血染黑帽子,这种突发危机写得像电影特写。最震撼的是"魂魄已莫收"——吓得魂都飞了,却还要强装镇定。最后两句道出心酸真相:明知可能送命,但想到远方等待的家人,再险也得闯。
全诗就像一部荒野求生纪录片,用"树吼""石跳""鬼啸"等鲜活的动词,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恐怖与人类的渺小。而藏在惊险背后的,是每个游子都懂的乡愁——无论多危险,家的方向永远值得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