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毕氏的贞洁寡妇的故事,用简单直白的语言展现了她的刚烈品格。
前两句说毕氏牢记丈夫临终嘱托,从此把梳妆镜锁起来不再打扮——就像镜子落满灰尘一样,她的生活也失去了色彩。这里用"鸾镜锁埃尘"的意象,生动表现了寡妇守节的决心。
三四句更揪心:她的灵魂早已追随死去的丈夫(黄泉客),却还要强忍悲痛安慰年迈的父母(白发亲)。一"逐"一"伤"两个动词,让人看到她在生死之间的撕扯。
五六句是作者评价:毕氏的行为震撼了当时轻浮的社会风气(惊薄俗),她的故事值得被史官(词臣)记录下来。这里用"千古高风"和"两行信史"形成时空对照,突出其精神的不朽。
最后两句最有力:作者假设毕氏如果是男子,在危难时刻也一定会舍命护主。这个假设既是对她品格的最高赞美,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反思——女子的忠贞气节,本就不该输给男子。
全诗像一部微型传记,有细节(锁镜子)、有冲突(魂逐夫却要安慰父母)、有评价、有升华,层层递进地塑造出一个刚烈女子的形象。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明知要受苦,偏要这么做"的倔强,这种超越时代的骨气,正是诗歌历经五百年仍能触动我们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