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兵侍

敝貂冲寒马声湿,馀杭门外送归客。去年曾送六朱幡,今年又送四千石。

更有三令相后先,采不盈筐去如织。濛濛风雪人气薄,漠漠烟尘剑花蚀。

独立长空倚天壁,几度乞归归未得。贰卿荦荦天与姿,不肯随俗相脂韦。

声名早落虞舜聪,霞裾云佩明春晖。虞舜已死不复返,云埋苍梧天地悲。

万物兴歇各有期,人生出处宁无时。揽裾结佩下霄汉,苟得吾志官无卑。

史臣昨侍玉皇案,爱民一语何孜孜。愿公领此深长思,民力竭矣谁其知。

更须同志共此事,则公且去吾亦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风雪送别的场景,同时抒发了对官场现实和人生选择的深刻思考。

开头用"破旧的貂裘挡不住寒冷,马儿踏雪发出湿漉漉的声音"的画面感,带出送别友人的萧瑟氛围。诗人连续两年送别不同官职的朋友("六朱幡"和"四千石"都是官职代称),暗示官场人事变动频繁。

中间部分通过"风雪模糊了人影""剑鞘积满灰尘"等意象,暗喻官场环境的压抑。提到"多次请求辞官却未获批准",揭露了身不由己的仕途困境。用"虞舜已死"的典故,表达对清明政治逝去的惋惜。

最后转为积极劝勉:万物都有兴衰周期,人生选择要顺应时机。强调"只要实现志向,官职大小不重要",并嘱咐友人要牢记"爱民"的为官初心。结尾"你且先去,我也将归"的洒脱表态,展现了超脱官场束缚的人生态度。

全诗将风雪送别的外在景象与仕途感慨的内在心境巧妙融合,既有对现实的批判,又保持着"不忘初心"的赤诚,在苍凉中透出几分豁达。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0